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宣传 > 科普文章

塑化剂:身边的健康杀手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 张一帆 赵秀兰 日期:2023-09-19 点击:

塑料曾被称作“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塑料袋,塑料盆,塑料水杯、塑料手套、塑料玩具等等一系列关于塑料的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除了塑料不当处置带来微塑料的污染之外,也应关注塑化剂对我们健康的影响。

塑化剂也称增塑剂,对改善塑料的性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成品塑料中,塑化剂占比较大,这些塑化剂与塑料母体间的结合力很弱,在一些因素作用下很容易从塑料中溢出进入到周围环境中。例如,在食品的加工、包装、存放过程中,塑化剂就有可能从塑料基质中迁移进入到食品当中,尤其含油脂比多、温度较高的食品采用塑料包装,以及将塑料包装的食品再加热时,进入食品中的塑化剂量会明显增加;储存时间过长、在阳光下反复暴晒的瓶装水,瓶盖PVC塑料内垫中含有的塑化剂也会到饮水中。除了食品包装材料外,塑化剂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例如医疗器械、建筑材料、化妆品如口红和指甲油、儿童玩具等塑料产品中均含有一定量的塑化剂。

塑化剂被归类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进入到机体后会干扰激素的代谢,带来很多健康问题,例如,目前使用量最大的塑化剂DEHP已被证明在高剂量接触时能够影响生殖系统功能,也会带来肝脏、肾脏和心血管系统等功能障碍。尤其近年来一些科学研究证明,长期接触塑化剂与肥胖和一些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例如,我们课题组将实验小鼠分别采用含高脂肪的饲料和普通饲料喂养,同时让小鼠接触较低剂量的DEHP7个月后观察到DEHP明显增加了高脂饮食喂养小鼠的体重和体内白色脂肪含量,并加重了糖代谢、脂肪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异常,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都明显减少,肠道菌群的紊乱是以上代谢紊乱的关键风险因素。相关的内容发表在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https://doi.org/10.1016/j.ecoenv.2023.114679)。

尽管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国家和地区对一些塑化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做了一系列的规定,但完全避开塑化剂几乎不可能。不过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尽量把塑化剂的接触量控制在安全量以内:第一,生活中减少塑料的使用,尤其尽量使用玻璃、陶瓷、木制和铁制材料盛放食品;第二,购买合格的塑料制品,按照安全警示和使用说明进行使用,杜绝“三无”产品;第三,加热食品时去掉塑料包装;第四,尽量不采用塑料容器长期储存食品;第五,注意个人卫生,形成勤洗手、进食前认真洗手的好行为。


                                                                              徐贵法营养科普工作室


版权所有:山东营养学会   鲁ICP备19027806号-1   济公网安备 - 8978798797797号     技术支持:中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