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宣传 > 科普文章

分餐快乐,分餐“筷”乐

文章来源:山东省立医院营养科 老年营养专委会 日期:2020-04-28 点击:

   分餐制是我国的本土文化,自古有之。 古代中国人分餐进食,一般都是席地而坐,面前摆着一张低矮的小食案,案上放着轻巧的食具,重而大的器具直接放在席子外的地上。后来说的“筵席”,正是这古老分餐制的一个写照。我们更可以由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和绘画资料,看到古代分餐制的真实场景。在汉墓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上,经常可以看到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饮场面,却看不到许多人围坐在一起狼吞虎咽的场景。大团圆式的会食诞生于唐朝,至宋代才真正流行。至晚唐五代之际的会食方式仅仅是场面热烈,有会食气氛的分餐制。人们虽然围坐在一起了,但食物还是一人一份。到宋代以后,真正的会食——即具有现代意义的会食才出现在餐厅里和饭馆里,人们围在一起共饮共食。

image.png


  你一筷我一筷的“共食制”隆重热烈,这样气氛会深深感染每一个与宴者,加深与会者的感情交流。但是“共食制”最大的弊端是在餐桌上传播细菌。2003年“非典”流行的时候,“分餐制”、“公筷公勺制”曾被正儿八经提出来过。但是,疫情一过,已成习惯的“合餐”制度又开始卷土重来。虽然图了热闹,但在你来我往用筷子夹食过程中,由筷子“牵线搭桥”污染了食物,把细菌病毒传播给了别人。臭名昭著的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正是多人混食用餐的习惯——经筷子媒介所致。

    而且分餐制的确有不少优点:

    一是各种合餐(家宴、请客、会餐等),抱着让大家吃好、吃饱的心理,往往会准备比较丰盛的饭菜,免不了浪费。分餐制各取所需,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需要进食,杜绝浪费。

    二是分餐制有助于均衡营养,防止偏食。分餐制可以根据每人每餐需要的营养,搭配饭菜,保证每餐有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尤其是对儿童,可以起到杜绝偏食、挑食的坏毛病。

    三是分餐制有助于控制体重和健康管理。肥胖者和糖尿病人都需要特定的食谱,合餐制时,难以把握进食的标准和尺度,分餐制可以按照要求配备他们的食谱,不至于过量进食。

image.png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分餐制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分餐制无论从卫生健康还是环保节约的角度来说,都不失为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值得大力倡导。实行“公筷”,这种名合实分的方式比较简便易行。我认为,可以按照唐代的模式,即“大桌分食”。这种分餐制借了会食制固有的条件,既有热烈的气氛,又讲究饮食卫生,而且弘扬了优秀的饮食文化传统。希望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能够成为推广分餐制的契机,让其真正走上百姓的餐桌。

版权所有:山东营养学会   鲁ICP备19027806号-1   济公网安备 - 8978798797797号     技术支持:中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