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常量元素,普遍存在于各种食物中。人体钠的来源主要为我们日常食用的食盐(NaCl),除了食物中天然存在的盐分,在食物加工和制造的过程中加入的含钠的复合物(如小苏打即NaHCO3等)也占很大比例。
虽然人体每日摄入的钠只有小部分被机体利用,其余大部分通过尿液、汗液排出,但其在我们人体中的作用可不容小觑。比如平时我们吃了很咸的东西,会不由自主地想要喝更多的水,很重要一部分原因是钠可以调节体内的水分与渗透压。钠的含量左右着我们身体里的水量,过多或过少的钠含量都会引起体内水平衡的改变。其次,细胞上的钠泵通过主动转运钠离子维持渗透压平衡,影响着我们机体的代谢与供能环节。
成人体内的钠含量为3200~4170mmol,相当于77~100g,适宜摄入量为2200mg/天(1g食盐含400mg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年)》指出要培养清淡的饮食习惯,建议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不超过6g(包括酱油、味精等调味料中的盐含量)。
日常生活中,为了方便储藏,人们经常会将新鲜食材制作成盐渍、腌制的食品,如腌制肉、酱咸菜等,这类食品中的钠含量较高,不仅会损失新鲜食物中所含有的一些其他营养物质,多食还易导致摄入的盐量超标,从而影响人体健康。酱油作为调味料含有的钠相较于食盐来说可能经常会被人们忽略,但其本身钠含量也不低,调味料、零食等这些“隐形食盐”的存在使限盐的实际衡量标准变得更加难以定义,还有我们食用的腐乳类发酵豆制品,都容易导致我们平时的钠摄入过多,所以提倡清淡的饮食习惯有助于维持我们体内的钠含量平衡,从而更好地维护机体健康。
正常情况下,钠摄入较多并不会轻易蓄积,但尿中Na+/K+比值增高是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高盐饮食还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每天食盐平均摄入量12g,是WHO建议值的2.4倍,目前我国每人每日的食盐摄入量均在8-10g,有些地区明显高于这个水平,这也与我国不同地域的饮食风格、习惯相关。《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提出到2030年全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的行动目标,“合理膳食倡三减、良好习惯促三健”,减盐行动需要我们每个人的支持与践行,如此才能“味道淡一点,健康多一点”。